谢补药。
看回答基本都是正面的回答,什么文化悠久啊,名人辈出啊,风景优美啊,可以说都说了个遍了,那我就从反面着手,来聊聊浙江外地人眼中的绍兴。
“别忘了汪精卫也是绍兴人,还有周作人、胡兰成也是!”
他们便不响了。
论院士,绍兴比不了宁波;论现当代文学,绍兴比不了嘉兴;论士风硬气,绍兴不惟比不了台州,连松江也比不了。他们以为凭王思任的那句自夸以及伟大领袖的那句表扬,便感觉自身骨头是最硬的。可翻看历史,满人打过来的时候,扬州、嘉定士人尽死力抵抗,松江夏完淳以死殉种,就没看到绍兴人有何卓异表现。倒是到日本人打进来时,做狗起劲的队伍中,绍兴人一直排在前面。
我在绍兴感觉最不爽的有两点:一是空气污浊、河水发臭,居然还是环保先进;二是附近居民里挂满一串串地浸过酱油的鹌鹑(他们的乡贤鲁迅称这种饮食习惯是“逃难”心病所致)。
--------来自博客
此为我在博客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以小见大,外地关于绍兴的负面印象我想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一、绍兴人势力、市侩
世人都说绍兴人比较排外(在绍兴人眼里出了越城就是外地人),出了名的爱占小便宜,常以“绍兴师爷”冠之,将其总结为乐于小聪明,缺少大智慧。
绍兴师爷,是明清时代地方官署中的主管官吏(主官)聘请的帮助自己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的无官职的佐理人员。师爷靠自己具有的刑名律例(法律)、钱粮会计(财会)、文书案牍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称为作幕、佐治或佐幕。 “绍兴师爷”称除了指绍兴籍师爷以外,又经辗转流传,成为一般师爷的统称。相当于现在的顾问或者是律师。有时含贬义,表示此人太过精明。
----------来自百度百科
绍兴为什么容易出师爷?
一方面是因为绍兴经济富饶,文风炽盛,涌现了大批饱读诗书的读书人。而这大量的读书人不可能全部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毕竟名额有限,又不甘心在老家种一辈子的田地,便退而求其次,进入地方官员的幕府,等待出人头地的机遇。
另一方面,绍兴人特别讲求包括乡缘、血缘、师缘在内的亲缘关系,它们大量地被记录在师爷们的书牍当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著名师爷许葭村的229篇《秋水轩尺牍》与龚萼的186篇《雪鸿轩尺牍》。乡缘除了老乡之间的互相提携推荐之外,很重要的,是还有遍布各地的绍兴会馆。这些会馆不少具有“准师爷之乡”的性质,有的还举办专门培养师爷的幕学训练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儿女联姻等血缘关系,自然是师爷群体中最重要、最亲密、最有用的一种亲缘关系了。这种“彼此各通声气,招呼便利”的亲缘关系,是绍兴师爷群体形成、兴起、发展的重要原因。
奇怪的是许多人对绍兴师爷很鄙视,便是鲁迅先生因在教育部当过佥事,算得上是幕僚,所以经常有人戏称鲁迅为绍兴师爷,北京大学大外文系教授陈西滢就在《致志摩》一文中,直称鲁迅为“做了十几年官的刑名师爷”。
世人常以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的故乡,在汉末虽曾经虞仲翔先生揄扬过,但是那究竟太早了,后来到底免不了产生所谓‘ 绍兴师爷’,不过也并非男女老少全是‘ 绍兴师爷’,别的‘下等人’也不少。”鲁迅 《伪自由书·从讽刺到幽默》:“最先是说他冷嘲,渐渐的又七嘴八舌的说他谩骂,俏皮话,刻毒,可恶,学匪,绍兴师爷,等等,等等。”中的语句形容绍兴人市侩、爱占小便宜的性格。但是如果仅凭这几句鲁迅先生的随笔便让无知的人得以讹传讹、以偏概全的话,也未免有失偏颇。
实际上,在明清时期,因绍兴师爷长年累月扎根基层,对于基层事物了如指掌,办理实际政务得心应手,所以官员们基本都离不开师爷。其中比较有名的就属下面这位:
娄春藩(1850-1912)字椒生,绍兴安昌人。一代名幕。是清朝晚期的一名绍兴师爷。他真正将师爷当作自己的职业来做,先后为李鸿章、王文韶、荣禄、袁世凯、杨士骧、端方、陈夔龙做过师爷。
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时,曾经长期聘请娄春藩为师爷。众所周知,李鸿章为人精明能干,对部署十分苛刻和挑剔。然而,他对娄春藩很信任,也很尊重,放手让他办理奏折、刑钱、河工、盐务等日常性事务。
直隶总督辖区有一条永定河,每到夏天洪水季节,常发生水患,让地方官员相当头疼。娄春藩接手后,多次前往实地考察,查明洪水泛滥的原因,帮助李鸿章制定出一条实可行的治水计划。李鸿章按照这个治水计划去办理。此后,永定河发生洪灾的次数大减,在保护周边地区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还为朝廷节省了大笔资金。
有意思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直隶总督署的官员都溜之大吉了,唯有娄春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岗位,直到事态平息。
----------来自《绍兴师爷论》
看来真实的师爷除了头衔没当官的高,但那业务能力比现在那些什么局长、处长强多了。至于人品更不全是什么助纣为虐了,毕竟人家也没比一般百姓地位高。笔者仍记得以前有本故事集是有关介绍绍兴师爷的,好像叫《绍兴师爷故事》。那里面全是有关绍兴有名的几个师爷,是老人一代代传下来,口述记录成册的。虽说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不一定里面全是真事,但老百姓也不至于去如何美化他们。
二、绍兴人胆小怕事,眼光短浅
此论断依据就和开头描述的一样,说汪精卫、胡兰成等汉奸全是绍兴人,继而推断出抗日时期绍兴人都没怎么抗争过,认为绍兴人只管自己“门前雪”,目光短浅,只在乎眼前的利益。这简直诛心!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每个地方也都有好人和坏人,如果照这位仁兄的说法,陈公博(近现代除汪精卫之外第二号汉奸)还是广州南海人,这能说明广州人也胆小怕事么?那古往今来,哪个地方又没有过“汉奸”呢,蒋介石还是浙江宁波宁呢,这实在是不知所以,只能说太偏颇,如果是熟读史书的人,大概是不会这么说的。
水气质量显著改善
生态环境质量,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市环保局局长张永明介绍说,去年,绍兴市全面剿灭Ⅴ类水,空气PM2.5浓度为有记录以来最低值,声环境质量全部达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优级,环境安全风险实现有效管控。据省统计局2017年调查结果显示,绍兴市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得分为80.79分,全省排名和分值均创历年来最好水平。
在空气质量方面,根据全市16个监测站点的数据,绍兴市2017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8,同比改善4.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0%,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未出现严重污染天气。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见证着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水功能区达标率为98.4%,同比提升15.6个百分点,已全面剿灭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4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和41个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为优秀。
结论:作为绍兴人,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行
“老绍兴,醉江南”,她是“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放翁的故乡,也是蔡元培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们在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长大,也向往过王羲之笔下的流水曲觞,我喜欢这里的人们,喜欢举杯对饮一口黄酒,早晨起床米粥配一筷梅干菜,也喜欢仓桥直街小巷里的臭豆腐,鲁迅故居的一钱茴香豆,当然,我更热爱这里的每一片土地,因为这里藏着你我的每一片记忆,世世代代的传承,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