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原则。
一是坚持就近、划片入学的原则。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人口居住、学校布局和规模及城市建设等发展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各学校施教区的划分,确保通川区城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有明确的受教区。
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招生工作要在教育局的指导下规范操作的原则。
由招生学校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有效的控制大班额现象。
三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要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招生工作计划、招生办法、招生日程具体安排及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办法等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要公布教育主管部门及招生学校的咨询电话和监督电话。
2、招生计划。
一是小学按“就近、划片入学”的原则,解决城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管理的规定》的要求,小学按60人/班办班,其中借读生不超过20人/班。
二是示范中学(达一中、达高中)招生,按招生指标到校,学校择优推荐,张榜公布,接受监督,招生学校录取。
初中按65人/班的班额办班,其中借读生不超过20人。
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师资状况和招生容量,达一中初一年级按18个班招生,其中统招生81 0人,借读生不超过360人;达高中初一年级按14个班招生,其中统招生6 30人,借读生不超过280人。
3、招生纪律。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严格执行就近、划片入学的招生原则,严格按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招生计划进行招生。
不得以书面考试、面试或其它形式的测试等方式录取新生,不得擅自扩大招生规模和招生范围,不得提前招生。
二是规范收费行为。
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维护教育形象,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系统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标准,借读生的收费标准严格按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关于我市中小学收费标准的报告》的通知(市府办[2002]112号)和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关于调整通川区部分学校借读费标准的通知》(达市价费[2005]7 3号)执行,必须按年度收取借读费,不准一次性收取借读费或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三是加强对招生政策的宣传,增强招生工作的透明度。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以及学校宣传栏、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招生政策和招生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
达州市教育局关于通川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达市教基[2007]20号
通川区教育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四川省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八条规定》的要求,为高质量、高水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经研究,现就通川区城区2007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招生原则
1、坚持就近、划片入学的原则。
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人口居住、学校布局和规模及城市建设等发展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各学校施教区的划分,确保通川区城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有明确的施教区。
同时,要有效控制大班额现象。
2、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招生工作要在你局的指导下,由招生学校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要求,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3、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要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招生计划、招生办法、招生日程具体安排及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办法等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要公布教育主管部门及招生学校的咨询电话和监督电话。
二、招生计划
1、小学按“就近、划片入学”的原则,解决城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管理的规定》的要求,小学按60人/班办班,其中借读生不超过20人/班。
2、示范中学(达一中、达高生)招生计划,按招生指标到校,学校择优推荐,张榜公布,接受监督,招生学校录取。
初中按65人/班(其中借读生不超过20人)的班额办班,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师资状况和招生容量,达一中初一年级按18个班招生,其中,统招生810人,借读生不超过360人;达高中初一年级按14个班招生,其中,统招生630人,借读生不超过280人。
三、严肃招生纪律
l、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严格执行就近、划片入学的招生原则,严格按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招生计划进行招生。
不得以书面考试、面试或其它形式的测试等方式录取新生,不得擅自扩大招生规模和招生范围,不得提前招生。
2、规范收费行为。
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维护教育形象,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系统治理中小学乱收费
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标准,借读生的收费标准严格按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关于我市中小学收费标准的报告》的通知(市府办[2002]112号)和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关于调整通川区部分学校借读费标准的通知》(达市价费[2005]73号)执行,必须按年度收取,不准一次性收取借读费或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3、要加强对招生政策的宣传,增强招生工作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