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是个伪命题
近年来,教育“减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据悉,从1985年以来,中央政府下达过49次“减负令”,但学生的负担有增无减,如同前几年的房价,越限越涨。究其原因,是我们走错了方向,减负绝对不是简单的减少课时、减少作业、减少考试、减少补习,而真正需要减轻的是“无味的课堂、无效的作业、累赘的考试、被动的补习”给学生带来的对于学习的厌恶感。在当前考分至上的中高考背景下,政府想让学校和家庭主动减少学生对于学习时间的投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课表中的课时没有了,课表外上可以吗?规定内的作业量少了,规定外的自主作业多点可以吗?第一周没有考试了,第二周可以吗?面上的补习没有了,地下的补习你禁得了吗?因此,每次的“减负令”基本就是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呻吟”,是个伪命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认为是我们走错了方向,因为决定一件事情是否成为负担的并非是时间的长短、次数的多少。敢问,有些孩子连续玩了几天几夜的游戏而仍不愿停手,游戏是他的负担吗?有些孩子把刷题当作挑战自我的游戏,刷题是他的负担吗?有些孩子一年参观了四、五十家博物馆,参观是他的负担吗?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在玩呀,玩当然不会是一种负担,不但不是负担,而且还是一种享受了。
非常正确!我们终于找到了真正减负的方向:创造玩一样的学习。
可能有人又会说了,学就是学,玩就是玩,怎么可以混为一谈呢?
这其实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或者说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思维,学和玩永远是对立的。
有那么多的成语或谚语在不断强化我们对苦学的认识:学海无涯苦作舟、刻苦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呢?答案很简单:培养学习兴趣。我们最应该最有必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努力让学生爱上学习。在喜欢某学科的背景下,或许稍多的作业、练习会成为一种享受。这就如同一个爱踢球的孩子,踢上半天的足球,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而一个不喜欢足球的孩子,哪怕是10分钟也可能都是一种负担。所以,减负的要义不是简单的“减量”,而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像玩一样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