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教师,有一天你精心准备了一节课,设计了难度恰到好处的问题,穿插了生动鲜活的故事和事例。课堂上,你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和学生之间也是频频互动,气氛活跃。
那么,你一定认为自己这堂课很赞!因为你的教学预设实现了,你确定的教学重、难点,都相当完美地得到了突破。
(网图,侵删)
但是,当你第二天信心满满地让学生复述这节课内容时,学生们的表现让你大跌眼镜!除了那些让他们哄堂大笑的笑话,他们竟然不记得你讲的其他东西!你挖空心思想让他们记住、掌握的内容,学生竟然压根儿没有在意!
(网图,侵删)
为什么呢?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到了什么比教师教了什么更重要!从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出发,教师要想教得好,需要认真考虑教学设计自己希望他们想到什么。
(网图,侵删)
所以,教师要力争做到“五个多想想”。
2.多想想预设的问题学生能否解决。要安排有一定难度但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能理解、能完成、自己喜欢解决。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会让他们喜欢上课。
4.多想想提供哪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尽量用学生有经验(直接或间接)的实例让他们理解新事物、增长新经验。如果可以,用两个以上的例子进行比较,以从更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
(网图,侵删)
本文涉及的认知学原理,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研究成果《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主要是:
1.如果老师教的东西总比学生所懂的难很多,他们不喜欢上课势在必然;2.没有全面的事实性知识支撑,教师希望学生会分析、会思考几乎不大可能;3.学生能记住的是他们真正思考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