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飘香。9月,秋意渐浓,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一派丰收景象中迎来建州70年。
2021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GDP达到801。2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7。4%。70年来,延边各族人民勠力同心,高质量推动振兴发展,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日子富、外贸旺的壮美画卷。
村民走上致富路
“前两天刚接到一笔两万块钱的订单,今年看来又是个丰收年呀。”眼下,在延边和龙市光东村,田间水稻正在灌浆,一批批客户订单却早早发来,63岁的种粮大户林钟奎一脸喜色。
过去,由于技术差、品种杂、没品牌,林钟奎靠卖稻子挣钱,“卖水稻一斤最多1块钱,如今加工成大米最好能卖到一斤10多块。”
近几年,在村里支持下,当地村民流转土地、引进新技术、种植新品种、做好深加工,光东大米名气越来越大,林钟奎种粮收入也越来越高,越干越起劲。
去年,林钟奎的稻田边缘多了一列红色小火车。两年前,他与光东村归心民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丽娜合作,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前提下,陆续推出稻田小火车、种稻体验等一批稻旅融合特色项目。
“稻田不光能种地,更是吸引游客的招牌。”林钟奎感叹道,乡村美了起来,也富了起来。
光东村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看准了这一优势,杨丽娜做起乡村旅游,陆续整修60间房屋,院落种起花草,房屋白墙青瓦,闲置民房成为特色民宿。“村民为游客表演民族舞蹈,每场表演收入50元,一年能演出130多场,让乡亲们农闲时忙起来。”杨丽娜说。
2021年,光东村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近4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1。6万元。
目前,全州共有国家和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2个,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4个。2020年,全州4。8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零。2021年,全州人均GDP达到39312元,70年间年均增长5。1%。
产业释放新动力
依托原有资源、用好自然优势,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人参、五味子等中药材基地,建立工业园,拥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近600个。截至2021年,吉林敖东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52亿元,上缴税金超70亿元。
吉林敖东的发展,是延边全面融入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的缩影。
如今,延边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医药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创新基地,1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今年上半年,延边规上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71亿元,成为拉动全州经济总量攀升的重要引擎。
地上,一排排圆木桩整齐排列,每根上面都罩着一个透明袋子,俯身细看,木桩上一朵朵黑木耳“开”得正好。“这木桩子每年能给咱家创收10万多元呢。”延边汪清县天岭桥镇天岭桥村村民张守礼边采摘木耳,边将取下的菌袋都收集起来。
汪清县,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木耳之乡,目前,全县3万余人从事木耳相关产业,占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的2/3。
今年是张守礼种植木耳的第十八年,他见证着“村里多起来的新鲜事”,废弃菌袋集中处理地、灌溉井、电商直播……小木耳正走上绿色、规模化的产业之路。
产业强州、生态立州。目前,延边正着力培育食品和农产品深加工、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医药和康养3个千亿级大产业,壮大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若干个百亿级规模产业,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开放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延边珲春市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速推进,内贸外运航线形成多线并行格局。
今年上半年,珲春市各口岸过货量达196。6万吨、同比增长8。8%,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5。3亿元、同比增长41。8%。
作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延边做好沿边文章,着力打造发展的“蓝色引擎”。
在珲春铁路口岸,8月10日,一列中欧班列“长珲欧”搭载了53标箱汽车零部件、LED灯等货物,列车鸣笛启程,驶向欧洲。
“现在我们只需20—30分钟,就可办理完成一整列‘长珲欧’班列的相关检查手续,无论列车多晚到达口岸,我们都‘即到即放’,保障班列‘加速度’。”珲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副队长修忠说。
珲春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项目A区建设正酣,预计今年10月底交付使用。目前,已有海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符合落地加工政策的8家企业计划入驻。在和龙市、图们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也相继成立。
2022年1—7月,延边外贸进出口完成136亿元,同比增长72。9%。5年多来,延边进出口商品达到15类160多种,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03亿元。
“共同繁荣发展是延边70年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体现,如今的延边正高质量推动振兴发展。”延边州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3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