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下午,“新场景 新冲动”博博会专项研讨会在河南省美术馆举行,张武、胥昌群、朱平豆等博物馆策展、展陈设计专家汇聚一堂,探讨在多边文化的融合交流的当下,如何创造无限可能的博物馆。
此次研讨会由河南省文物局、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文物报指导,河南广播电视台文物宝库频道主办,河南省美术馆、郑州创意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天禹文化集团、大信博物馆聚落、秀滩(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顶端文博协办。顶端文博也对这场论坛进行了直播。
去年河南从博物馆中走出的国潮IP不断“出圈”,新文化在文博的跨界推动下成为新的潮流。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出席并致辞,他表示,“新场景 新冲动”这个会议主题起得非常好,新时代下博物馆的办馆方向是博物馆人共同研究的主题,此次研讨会是本届博博会“创新、发展、承传”主旨的集中体现。
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李让在致辞中说,在技术日益发展的的今天,科学与艺术、设计和技术推陈出新,博物馆与新技术、新文化、新生活已深度融合。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博物馆纷纷把握数字化时代发展机遇,部署馆藏资源数字化、藏品管理信息化、陈列展览网络化,策划推出云展厅、云考古、云课堂、云直播、云培训等一系列在线传播活动,使博物馆事业与时代发展共融共生,与数字经济交织交汇,与小康生活相依相伴,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潜能。
研讨会由著名设计家、天禹文化集团艺术总监、2008北京奥运会景观专家及会徽设计者之一张武担任学术主持。张武认为,在Web3。0时代下,我们要拥抱技术,创造博物馆的三个现实、虚拟、及混合现实的“平行世界”,在立足中华五千年文明物证的基础上,创造博物馆办馆“新场景”上,一定会走在世界前列。
博物馆策展专家胥昌群认为,博物馆是传达文化的场所,使命就是正确地传递文化信息,以遗址类博物馆为例,要在有规范学术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传达转化,让老百姓能够辨识,这是新时代下博物馆的基本文化诉求。
胥昌群以二里头遗址博物馆为例,该馆在建设中采用了很多交互性技术,但其中的核心要点是,无论采取怎样的技术,最后一定要艺术性、文化性,以及历史性兼具,“技术不是决定博物馆成败的关键,即使采用非常好的技术,也可能做出不好的作品,但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就具备了成功的关键三要素。”
资深互联网媒体人朱平豆认为,打造博物馆的基础是眼见为实,河南能代表中华文化最深厚的历史沉淀,有很多眼见为实的基础,但在此基础上要做虚拟现实,仅仅“发思古之幽情”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有能力将人带入到新的博物馆世界,“开封作为八朝古都,我们有没有能力用高科技将开封的历史现实呈现出来。开封的中轴线从未改变过,如果能让观众体验到黄河水将城市淹没,朝代不断更迭的过程,用虚拟现实的手段,让观众体验到每一个朝代的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
文化如何破圈,从而引起年轻人的广泛兴趣?《唐宫夜宴》系列节目出圈走红,成为河南文化节目的招牌之一,“文化就是最大的顶流。传统文化的‘出圈’,不仅得益于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是大众对文化产品的一种需求。”作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总导演之一徐娜如是说。徐娜表示,“我们不做文化复刻,不是文化的搬运工,更多的是扮演文化二次元加工者的角色。通过摸索与当下遥相呼应的韵脚,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
徐娜认为,“中国青年一代文化自信在崛起,受众需要一个情感的出口,而我们恰恰抓住了这样的时机,击中当下年轻人更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用当下流行的‘沉浸式体验’讲好中国故事,让大家真正地感受倒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在文博界有一个业内共识。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文物背后的而故事和价值观,这是文物可穿越时空,影响后世的金钥匙,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在打造现代博物馆的热潮中,简单粗暴的效仿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乱象。杭州万物辰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林丽介绍,文物的复制有三层,分别是资料层、转换层和应用层,“在资料层中是我们共有的文化,如十二生肖、语言在不同地域是有不同的个性化区别的。在转换层,这里需要设计师的力量,需要跟年轻人对话,来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形势的变化,再去理解文化的厚度、价值观,从而找到需求和价值观的平衡点,这种平衡是可以复制的。”虽然可以尝试摸索新的东西,但不能本末倒置,各个企业、文博单位要有自己的着重点,不能盲目复制,而是要不断尝试,从而推动文化和社会发展。
谈到文化自信,郑州大信家居(博物馆聚落创办人)庞学元深有感触,他认为国内的设计不能照抄国外的设计,而是要增加文化自信,找对文物的坐标。庞学元说:“文物是文明的物证,找对了坐标,把文物放在相应的环境中,把故事讲好,找到背后的真善美。本着科学精神,从历史中提取文化基因,我们要打破古典文明、现代文明的遮蔽性,所以当代博物馆的方向是,突破当下的界限和遮蔽性,找到文化根源和文化基因,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