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加强网络建设,推行校务公开。校园网络舆情是师生、家长表达意见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从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应了社情民意。对于学校而言,应当多层次、全方位地收集和处理网络舆情,积极地关注和解决公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要以校园网站为平台,加强校园新闻网、校园论坛、学校官方微博等传播媒介的建设,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如此一来,校园网站既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平台,也成为学校与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有利于学校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二,完善组织机制,建立管理队伍。校园网络舆情工作,看似虽小,但如果不给予应有的重视,很有可能会引起“蝴蝶效应”。因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明确相关领导具体负责,并将其纳入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部署。要组建一支由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等为主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管理人员要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测,主动撰写贴文,进行正面引导,并定期将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总结,形成有建设性的分析报告,向上级职能部门反馈,以便改进。
第三,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发布信息。通常而言,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产生,总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学校要防患于未然,实施积极的网络舆情预警制度,并针对各种类型的校园危机事件,制定详尽的预警方案,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制定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有危机发生,可以有章可循,不致六神无主。此外,学校还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以保证对外信息发布的准确、权威和透明。只有实事求是地将真相和事实告诉公众,才有助于化解矛盾,稳定局面,安定人心,维护形象。
第四,培养舆论领袖,提升技术监测。在新闻传播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舆论领袖”,指的是能够非正式地影响别人的态度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变别人行为的个人。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人们面对海量信息而无所适从的时候,舆论领袖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就更加凸显出来。学校可以将那些在学生群体中威望高的、具有模范作用的师生培养成舆论领袖,通过他们在校园论坛和个人微博上的发言来引导舆论。此外,网络技术也是学校实现管理网络舆论的有效手段,它最为直接、快速。诸如利用技术手段对IP地址进行监测、跟踪、封杀,对负面消息进行及时清除,对敏感词组自动过滤,等等。
第五,实施部门联动,明确分工合作。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学校应当充分借助社会的有生力量。为适应网络时代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的需要,地方政府公安部门成立了网络警察或网络犯罪管理专门机构,配以专人并以高科技手段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对于学校而言,需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媒体单位、公安部门、网络管理部门建立实时联动合作机制,明确彼此的分工,密切相互关系,加强信息沟通,关注网络舆情动向,强化舆情引导职能,为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而同心协力。
第六,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宣传教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尽管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临时应对突如其来的负面舆情,但学校更应当把工夫运用到日常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当中。通过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跟踪和专项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园网络文化的规律,将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系统连接起来,实现彼此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此外,学校应当积极建设网络主流文化,在保持网络建设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同时,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