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心健康与快乐幸福
健康是第一位的,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是任何时期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幼儿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当代教育概莫能外。
无论是成长价值取向的幼儿教育还是功利主义取向的幼儿教育,都首先要把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任何以损害幼儿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教育都是不允许的,都应该被禁止。
科学的幼儿教育应该在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对幼儿实施教育和影响,帮助幼儿获得生命的完美成长与发展。同时,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教育的使命是使人获得快乐和幸福。所以,幼儿教育既要为幼儿一生的幸福着想,又要着眼于幼儿当下的快乐幸福。
我们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各类游戏以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幼儿是否从中获得了快乐的体验和感受。有价值的幼儿教育,幼儿必然会从它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快乐。
二、习惯养成与心智启蒙
教育就是尽早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一切好的习惯都应该在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因为幼儿阶段是发展潜力最大、可塑性最强、好习惯最易于养成的时期。
幼儿教育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及特点,考虑幼儿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最基本、最需要的良好习惯,如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规则意识习惯、劳动习惯以及学习习惯等,为幼儿后续的学习和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不仅要培养习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智慧觉醒,因此幼儿教育也应该是启迪幼儿心灵智慧的教育。儿童自身蕴含着的巨大发展潜能,使幼儿教育启迪幼儿的心灵智慧成为可能。
三、理解尊重与保教关爱
教育是人对人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教育者主体和学习者主体在语言和行为上应该建立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关系。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者主体比幼儿这个学习主体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要真正建立上述的对话交往关系,首先要求教师理解尊重幼儿,理解幼儿作为一个独立而独特的人的存在,尊重幼儿的本能和天性,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选择,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唯有此,幼儿教育实现主体间的交流活动才有可能,教师才可能给予幼儿全面的关爱。
关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早已被中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证实。幼儿教育更需要教师保育和教育的双重关爱,幼儿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其自理自立的能力还较弱,知识经验还非常乏,既需要教师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帮助与照顾,也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提供适宜的条件和机会,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唯有得到更多爱的滋养,幼儿的生命才能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四、适宜环境与成长发展
适宜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幼儿教育应该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创设一个安全、温馨、丰富,能够满足幼儿生活、游戏、学习需要的有效健康刺激的环境,这里既有丰富多样的物质刺激,也包含健康的精神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