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并非疾病的简称,而是指直径在3~5mm的皮下出血点,通常表现为血液淤积于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红色或暗红色斑点,且压之不褪色,属于出血性疾病,主要在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及血管异常等因素下引起的血细胞经毛细血管壁渗入皮肤或皮下组织引起损害。
根据病情,紫癜一般分为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出血性紫癜、老年性紫癜等,可见于多种疾病,如血管壁功能异常所致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等,或血小板异常所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或凝血功能障碍所致血友病、凝血酶原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等疾病。
如果用解剖学来解释,其实有些紫癜病因不明,如瘙痒性紫癜(又称湿疹样紫癜),目前推测可能与微生物感染有关。
其余原因有:
1.血管因素
由于血管壁结构先天性缺陷或获得性异常,进而引起管壁通透性或脆性增加,使血液外渗所致,如遗传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感染性紫癜等。
2.血小板因素
由于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而引起的紫癜,如电离辐射、营养缺乏、感染、化学毒物、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3.凝血因素
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紫癜。
中医则认为紫癜的病因为:
1、感受外邪
脉为血之府,血行脉中,环流周身,濡养脏腑皮肉筋骨,当外邪入侵,化为热毒,薰灼血脉,热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而成肌衄。
2、劳倦久病
劳倦过度,伤及脾胃,或久病脾虚,使脾气虚弱,脾不统血,血液外溢则肌衄。久病伤阴,津液不充,阴虚火旺,虚火迫血妄行而出血。
3、瘀血内阻
反复出血,或气虚血液运行不畅,或阴津亏耗,无法载血运行周身,造成血液瘀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溢于脉外而成出血表现。如《灵枢·经脉篇》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
而在这三大种类之下,还有更细致的分型,包括每一具体型的紫癜,也有更具体的分型。
紫癜的治疗要根据病因不同,针对性治疗。而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紫癜,最好的治疗都是最大限度地休息,避免情绪波动及精神刺激。此外,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治疗紫癜的主要原则。在有明确的感染或感染灶时使用敏感的抗生素,但应避免盲目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和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