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酒、友是李白诗中最常见的元素,而且三者经常出现在一首诗中。《月下独酌》共有四首,当时诗人在长安,处于官场失意之时,其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面对这样的现实,他没有沉沦,而是继续追求自由,向往光明。
二、《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我们小学就学习过的诗,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当时的李白26岁,住在扬州的旅舍,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三、《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由诗题可知,当时诗人是应好友贾淳之请而作的,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那个年代没有多少天文常识的古人而言是绝对的宇宙之谜。夜空中的明月高悬于何时?开篇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四、《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但李白并没有袭旧的内容,而是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五、《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是诗人沿用乐府旧题创作的新诗,描写的是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六、《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是一首怀古诗,是李白游览姑苏台(在今苏州姑苏山上)时所作的,通过对姑苏台今昔变化的描写,表达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着自由自在,追求着超越解脱,但是这种渴望与追求常常难以实现,于是难免会陷入一种痛苦的境地,古今贤愚,莫不如此。
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由诗题可知,这是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时写的诗,当时的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古代以右为尊,故称贬官为左迁)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这首诗。借明月抒发旅思怀远,李白绝对是写得最好的,在这首诗中,不仅只是托月寄情,而且还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八、《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可算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所以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离开蜀地时所作的,诗中诗人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
九、《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诗题中的杨山人应该是李白早年“访道”嵩山时结识的朋友,他还写有一首《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诗中有“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之句。所以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在长安,这位友人要回嵩山了,李白抚今忆昔,感慨倍增,作诗以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