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shenrancaijing) 来源
唐亚华 作者
沐风 编辑
不提供二次转载
59岁的栗荣在北京、深圳等城市先后从事过设计和房地产工作。几年前到了退休年龄,衣食无忧的她没有去过养老生活,而是在积极寻找有潜力的机会。 应朋友邀请,她在两年前加入了一个三线城市的康养项目做高管,年薪30万,这个收入比她退休前几乎翻了一番。
“在我看来,康养是一个将来几乎能超过房地产市场规模的行业,能从头参与这个领域项目的筹建到落地,我感觉自己做的事更有意义了。”栗荣说。
像栗荣这样退休后再就业的老年人不少。
现象背后,一个原因是如今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逾2。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9%,其中60岁到69岁的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一半以上。
另外,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大多数退休的老年人保持着不错的身体素质,他们中不少人有强烈的工作意愿和能力。
政策也在引导。8月24日,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仅仅在两天时间里,5000多名求职者、100多家企业注册,麦当劳还因为招聘退休职员上了热搜。
老年人再就业,能够获得经济回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回归工作后,有身份认同感,被认可被尊重,更能够实现个人价值,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
但家庭需要、岗位不匹配等问题,也在困扰老年人再就业。即使如此,多位受访者表示,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他们愿意一直工作。
退休之后,工资翻倍
2013年,55岁的注册会计师程湘走出了自己“北漂”的第一步。
在这之前,程湘一直在湖北某三线城市从事财务工作,在临近退休的时候,北京的一家公司要招一位年纪稍大、经验丰富的财务总监。经朋友介绍,该公司找到了程湘并邀请她加入。
考虑到自己的独生女在北京工作生活,为了跟孩子离得近一点,程湘开始考虑“北漂”。
简单的沟通后,对方让她做一份简历,并来北京面试。“我当时有点排斥,觉得自己干了一辈子,大家对我的评价还不错,现在突然要等着被挑选,有点打退堂鼓。”后来,家人朋友劝说她,找工作流程都是这样,她才接受了。
简单做了简历,面试过后,工作就定下来了。这家公司给出的工资是7800元,差不多是程湘当时退休工资的两倍。
老年人做“北漂”,遇上的第一大拦路虎就是通勤。刚入职时,公司还位于郊区,“我在老家上班走路不到10分钟就到了,中午能回家吃饭,睡个午觉。来了北京后,每天早上6点起床,倒三次地铁,早上8点半到达公司班车的集合点,再去公司,上下班要花4个小时在路上,晚上8点多才能到家。”
没有过这种经历的程湘一度非常崩溃。一个月后,她实在扛不住这个辛苦,投简历给几家招人的会计事务所。没想到顺利通过了其中一家的面试,对方还开出12000元的薪资。唯一的问题是需要经常去外地出差,后来她考虑到来北京就是想跟女儿在一起生活,就放弃了。
还好公司表示三个月后就会搬到市区,跟同事们相处也很融洽,她就留下来了。但公司搬家后,程湘上班也要倒一次地铁,花1个小时。
另外一大难题是,她对电脑和互联网不熟悉,需要重新学习。工作期间她学了做PPT,参与了公司的网站搭建。“以前我的工作流程比较固定,手下也有人帮忙,刚到这里时都不知道问谁,我就自己硬着头皮在那儿琢磨。”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突击学习,她适应了新的工作,并在半年后获得了涨薪。
59岁的栗荣则通过反向“下沉”,实现了退休后收入翻倍。
她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出国留学又拿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位,在设计院和房地产公司都待过,在房屋建设、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方面都有涉猎,算是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到了退休年龄,我觉得在一二线城市可能跟年轻人拼体、精力没有优势,反而是低线城市人才比较缺,对我们来说挺适合的。”栗荣对深燃说。
位于三线城市的新工作年薪30万,她在55岁之前的收入也不过在10万-20万之间。
不过,她也能接受未来收入下降,假如项目后续开始运营了,可能更需要的是一个有医学背景的人来做。她理解公司有阶段性需求。
像程湘和栗荣这样退休后再就业,且把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妇产科医生棠静今年59岁了,她在2017年退休的时候,就有私立医院来找,待遇在20万年薪左右,比公立医院高出很多,但她没有去,而是接受了自己所在医院的返聘,除去退休金,月薪还有7000元左右。
66岁的周群,已经在北京某保险公司上班四年多了。她从企业退休后带了几年孙子,休息了六七年,小孩长大一点后她又觉得在家无聊了。自从四年前给自己买保险了解了行业后,就开始从事这一行。慢慢的就把卖保险当成第二职业了。现在她的平均月收入有3000元。
即使这个年龄了,周群每天早晨都坚持去公司开早会,因为不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想要保持基础线,她的压力并不算太大。
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中老年人,退休后正在积极投入新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老年人沉迷再就业
大多数人想象中的退休生活,是惬意地喝喝茶、旅旅游,去公园里锻炼身体,开发画画、书法、摄影等业余爱好,而不是继续从事干了一辈子的工作。
事实上,很多老年人不这么认为。首先是经济回报,栗荣说,“对我来讲,虽然衣食无忧,但再赚一些钱,不管将来在经济上帮帮孩子,还是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点,都很有必要。”
另外,更多人看重工作带来的个人成就感和满足感。
栗荣注意到,自己的很多同学亲戚退休后,彻底休息,游山玩水,但大多数人在一年多之后就觉得枯燥和空虚。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样,大多数人不光是有衣食生活方面的需求,不仅仅是觉得休闲娱乐就是幸福,还渴望被需要,希望有个人价值感。“觉得自己还有用,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如果一个人精神上没有任何寄托,跟社会剥离、脱节了,人反而老得很快。”
她选择了康养行业,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行业,有前景但现在还在起步期。“对我来讲从头到尾参加了一个项目,也是有益的经验。我参与了目前项目的户型设计,现在到了装修和设备考察阶段,未来还要对外招商。”在她看来,参与并做成某件事,带来的意义非凡。
栗荣认为,“像我这样的年龄,只有不停奔跑,才能站在原地。如果我原地不动,得到的东西可能会越来越少。要么退休在家,要么在一个单位任职时不追求进步,根本就干不过三四十岁的人。”
程湘来北京工作最开心的就是,那几年公司的财务业务做得不错,和同事们相处得也很开心,大家中午经常一起出去吃饭、去河边遛弯,交流起来没有障碍。“年轻人挺有心的,每年他们都会给我订蛋糕准备生日惊喜,我觉得很感动。还有同事结婚时,请我当证婚人。”
周群之所以愿意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因为公司的企业文化特别好,“我不明白的工作,同事们都会给我讲解,经常遇到下雨,主管就跟助理说,‘给周姐打个车’或‘我顺路把你捎回去’。”
她每天坚持开早会,四年多坚守行业,成了公司年轻人的“榜样”,这让她成就感倍增。
公司领导经常跟周群说,“别有压力,你来到这儿就给年轻人做了很好的示范”。保险行业人员流失率很高,“我一直在,并且时不时还出单,大家经常说‘周姐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坚持,年轻人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向周姐学习’。”
有时候她看到同事们焦虑,也会给主管提一点安抚和激励同事的建议,几次下来效果不错。“我觉得也是因为我身上的一些闪光点,以及我给同事们起到了一个好的带头作用,公司愿意一直留着我。未来只要公司不辞退我,我就不离开公司,起码干到七十岁。”
多位受访者均表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有岗位可干,他们愿意一直工作。
至于具体岗位,栗荣更看重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容,同时她希望工作节奏不要太紧张,毕竟年龄大了,身体承受能力有限。棠静给自己的规划是,如果将来不方便给患者做手术了,还可以只出门诊,她所在医院或别的门诊都有这样的岗位。程湘计划过些年找一些比较灵活的会计兼职,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一点平衡。
再就业很好,但也没那么容易
对于很多人来说,再就业很美好,但没那么容易实现。阻碍老年人再就业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兼顾家庭、匹配的岗位少都是摆在他们眼前的问题。
2017年,程湘再就业5年后,因外孙出生,即便公司一再挽留,她还是辞掉了工作回家带外孙。“我早年也经历过没人帮忙带孩子,同时要上班的难处,我能理解年轻人在这面的无奈,所以即使很舍不得这份工作,我还是选择了辞职。”
棠静如今还在继续工作和帮女儿带孩子的纠结中拉扯。
棠静2017年退休后一直工作到2021年4月,女儿家的保姆因为薪资等问题离开了岗位,外孙女急需人看护,为此她跟女儿几乎要发生矛盾了。两相争执之下,最终,她跟医院请示暂时离开岗位来到了北京。
一待就是一年多。每天早上把外孙女送到学校后,家里空荡荡的,她一个人常常觉得无聊,不充实。她觉得明明自己的身体还很好,就过上了“养老”的生活,离开自己喜欢的医生岗位,棠静心里很失落。
“刚离开医院的时候,患者还不知道,我每天都能接到好多老患者打来的,但这么远也解决不了问题,干着急没有用武之地。”棠静说。
在老家做了几十年医生后,棠静走到街上不时会遇到一些熟人,大家都热情地跟她打招呼。“还是蛮受人尊重的,到这儿来,带小孩的奶奶们一块跳健身操,大家都一样,没人在意你是做什么的。也没有亲戚、朋友、同事,来了大城市,活动的空间反而更小了。”
她也曾经想过在北京找一份类似的工作,但是发现上下班时间跟接送孩子的时间还是有冲突,很有可能两边都做不好,也就作罢了。
不过,她还没有就此完全离开岗位,医院对她不错。去年寒假和今年暑假,棠静回去后都在继续上班。
观察再就业人群不难发现,相对来说好再就业的,一种是原单位返聘,另一种是个人有比较强的专业技能,比如医生、会计、律师、教师等依赖经验、资历的职业,还有一些学历不高但耐心细致的人,能做一些保洁、保姆之类的工作。
而更多人卡在想再就业但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环节。栗荣提到,社会上的绝大多数岗位还是需要55周岁以下的人来做,她的一些上过大学,原本工作不错但是没有具体技能的同学朋友,拉不下脸去做体力活,又很难找到匹配自己的岗位,大多被迫赋闲在家。
其中职位较低的管理、行政岗位尤其难以找到新工作。“因为企业招聘人需要带来实质上的好处,要看真本事,很多人退休前发言稿都要别人给写,来了企业也不可能给他添个助手。”
棠静的丈夫就是行政岗位退休,并没有合适的相关岗位支撑他再就业。
部分行业还面临着对老年人信任的问题。周群卖保险,客户基本上都是自己的朋友和一些转介绍,陌生开拓的比较少。“毕竟我年岁大了,有的人一上来就说,你都六十多了,我要把这个保单交给你,你能给我服务多少年。我自己也担心,把人家介绍过来最后服务不了太长时间,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阻力。”
需要承认的是,在少数岗位上,老年人再就业加大了社会竞争。
棠静提到,他们再就业唯一的负面影响就是,返聘回来的医生长期占据重要岗位,影响中青年医生崭露头角。“我们医院有个别近40岁的医生非常迷茫,因为患者总是去找资深医生,他们亲自上手的机会没有那么多。”
不过,对于更多岗位来说,老年人和年轻人并不冲突。一些老年人从事的是保洁、门卫等对体力和脑力要求不算太高,且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而一些顾问、指导工作,年轻人的经验、资源还达不到要求,两者没有太多冲突。
棠静能想到最幸福的场景,就是穿上白大褂,继续坐诊或手术。“我这次回去,朋友们说我一年不工作,精气神都不如从前了。”接下来她打算再跟女儿商量一下,如果女儿同意请保姆,她会继续回到工作岗位上。“60岁到70岁是黄金年龄段,我还能至少再干十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栗荣、程湘、棠静、周群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