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的喉舌,《人民日报》如果是以评论员署名,一般是这几类文章:
第一类为社会关心的重大话题,这些文章一般由写作组集体或高级记者创作,因为直接表达官方和《人民日报》编辑部的立场,从不使用个人署名。就用评论员署名。
第二类为特殊事件的评论文章。
这些文章一般基于中宣部的指导,由《人民日报》内部写作组创作并署集体笔名
这些常见的笔名,一般都是谐音,比如:
- 任仲平:谐音“人重评”,人民日报重要评论何振华:“如何振兴中华”,主要负责反分裂主义的文章
- 柯教平:谐音“科技教育评论”,主要撰写科教方面的文章
- 国纪平:谐音“国际评论”,主要表达中国官方对国际问题的看法
- 仲言:谐音“重视言论”,负责引导文艺创作工作。
- 仲祖文、仲组轩:谐音中组部文章,中组部宣传
- 钟政轩:谐音政法委宣传
- 钟轩理:谐音中宣部理论局宣传
- 秋石:中央委员会(主要在中央委员会主管的《求是》杂志发文)
- 卫民康:谐音卫生部
一些特殊时期、特殊情况笔名,影响很大,比如:
- 梁效:谐音“两校”,“文革”时期批林批孔运动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批判组
- 罗思鼎:谐音“螺丝钉”,雷锋名言“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文革”时期上海市委写作组
- 皇甫平:“黄浦江评论”及“辅助邓小平”。
郑青原,谐音“正本清源”之意,表达最高层领导人的看法。
岳评:1977年胡 耀 邦写作组
钟声:人民日报国际评论,谐音:敲响警钟,勿谓言之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