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实验一般叫做震荡反应,也叫时钟反应。如果你想知道的话,看看这个〔实验〕配制三种溶液A.102.5ml30%的双氧水溶液稀释至250mlB.10.7gKIO3加10ml2mol/l的硫酸,稀释至250mlC.取0.075g淀粉溶于少量热水并加3.9g丙二酸和0.845g硫酸锰稀释至250ml用三支量筒分别量取A、B、C各50ml,同时加入至洁净的250ml烧杯,用玻璃棒略搅拌后静置。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让我暂停一下,来强调这种现象多么出乎意料。假设我们有两种分子,一种是“琥珀色”,一种是“蓝色”。由于分子的混乱运动,我们可以想象在给定瞬间有较多“琥珀色”位于容器某一区域,过一会儿,有较多“蓝色”聚集等等。这样,我们观察到的溶液呈现“黑或灰色”,有可能偶然而不规则闪现“琥珀色”或“蓝色”。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这里,系统开始完全无色,然后它突然把颜色改变为琥珀色,然后又改变为无色(相当短暂),迅速又改变为蓝色,溶液的颜色就在琥珀色与蓝色之间振荡,并且所有这些改变都以有规则的时间间隔发生,维持着一个恒定周期自动变化。这个反应是1960年初期被发现的“别罗索夫-柴波廷斯基”反应,简称B-Z反应。相似的反应模式还有俄冈器、布鲁塞尔器,但要更复杂些,稍后还要提到。这些反应被称为“化学钟”。在上面的实验里存在着这样的5个反应:2KIO3+5H2O2+H2SO4=I2+K2SO4+6H2O+5O2↑(1)I2+5H2O2+K2SO4=2KIO3+4H2O+H2SO4(2)I2+CH2(COOH)2—→CHI(COOH)2+I-+H+(3)I2+CHI(COOH)2—→CI2(COOH)2+I-+H+(4)I-+I2=I3-(5)丙二酸的加入是为了以I3-的形式“贮存”I2,以增大I2的溶解度。这样能延长变色时间周期和循环次数。我曾做过加热实验,在加热情况下,产生的I2很快以碘气的形式挥发使反应中断。显然蓝色是由碘分子与淀粉溶液作用的结果。溴和氯的衍生物是可以代替碘化物的,但“显色剂”不同,这时用试亚铁灵(硫酸亚铁二氮杂菲),在适当的催化剂如铈、锰或试亚铁灵的存在下有机酸(丙二酸)被溴酸盐氧化。5个反应累加结果发现是H2O2—→H2O+O2↑。如果向反应器中不断加入溴酸盐、丙二酸、双氧水反应物,同时产物通过溢流管不断离开反应器,这样可以使化学钟无限期走下去。归根结底还是利用氧化剂、还原剂进行反应,所以随着氧化剂、还原剂的消耗殆尽反应终究会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