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网络媒介是传播先进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这种特殊的平台在信息交流方面占据着很大的优势,能够形成一种史无前例的网络信息环境。
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知识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与人们的传统认识、道德观念也大不相同。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并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对待。
因为,网络像一把“双刃剑”,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复杂性,做好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 1.鉴别判断能力下降,理想与价值观迷失。
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这主要归因于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培训、各类媒体、计算机网络、通讯网络、各种社团等获取知识的渠道。
大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已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围,而且超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想象,但是,无论学生家长、教师,还是学生本人,由于对知识“爆炸当量”的心理准备不足,造成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知识鉴别、判断能力的欠缺;同时,随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正确的价值选择变得更加困难,直接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冲突更加直接、更加剧烈;而世界各国、东西方价值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碰撞也更加直接、更加激烈。
2.思想偏激,过于务实,缺少远大理想。
在社会网络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外部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因而,他们的思维趋向越来越朝务实的方向发展。
他们直接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对社会实践的艰辛缺乏应有的了解,容易被一些社会假象所迷惑,甚至走向实用主义或现实主义的极端境地。
少数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就业和个人的利益,很少关心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存,对政治和民生漠不关心,信奉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方向和目标不明,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求知欲,在学习上不求创新,不愿意参加班集体、学校组织的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更是不热心、不参与。
3.思想活跃,但缺乏理性思维。
当代大学生思想单纯、思维活跃、情绪化倾向明显,面对网络上各种社会思潮,不同国家、民族、政党的意见,他们勇于直面现实、批判现实。
但由于其社会经验不足,对中外历史的感知肤浅,他们以自己的是非标准来评判社会上的一切,追求理想化。
尤其是对于国外的思潮、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甚至毒品、色情等,他们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也很少能够站在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现象出现的根源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探究。
4.过度强调自我,社会公德失范。
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很高,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日俱增,他们渴望独立,期盼一个没有约束、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足够大的时空;由于长期生活在大家庭中,他们的独立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锻炼,心理素质滞后于身体素质,心理年龄落后于生理年龄,这使社会和家庭难以完全接受其渴望独立的期盼。
这就导致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发生冲突,以及代沟的扩大,有些学生心胸狭隘,不懂得宽容和妥协;有些学生思想偏激,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反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差,对社会道德的约束产生抵触。
5.思想网站功能缺乏,内容简单,难以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
虽然我国许多高校都已建立了思想品德教育网站,但是,这些网站还未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存在多种问题:如教育模式落后、教育方法简单化、教育过程形式化,网站面目呆板,没有感染力与亲和力;网站上相关内容简单罗列,信息面狭窄,或内容泛化,缺乏个性,影响力不大;功能简单,针对性弱,有效性差,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高校至今没有开设思想品德教育的网络平台。
以上这些现状与问题,都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亟待探索有效对策。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大学生学会尊重人、关心人;要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自觉适应社会,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根据他们的需要来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使其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要考虑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他们充分发挥个性优势,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要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2.加强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毕业后,不少人将成为当今科技信息与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主要从事研究、创造知识与文化的精神劳动,他们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追求真理的精神。
由于网络功能强大,人们所做的每一项科学研究都会很快地传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所以,网络上传输的内容一定要有益于社会进步、能够造福于民,提升人类道德和理性,这都需要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3.提高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判断能力。
目前,尽管许多大学生都在上网,但网络提供的信息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与成长究竟有多大的帮助,却很少有人去考虑。
许多大学生认为上网是一种时尚,被网上那些虚拟的、花花世界所吸引,面对网上纷繁芜杂的、扑面而来的信息,不少大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低下,甚至其思维与习惯被那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严重影响,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受一些违法信息的诱导,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了违法的事情。
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教会学生辨别信息的真伪、优劣,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鉴别与判断能力;学校要从教育的角度扬利抑弊,帮助、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去分析不良信息产生的根源并认识其危害。
为此,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必须首先置身于信息社会的前沿,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预见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分析其利弊得失。
4.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手段。
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别化教育。
一方面,要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
另一方面,要加强网上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对网络上反动、黄色、不健康的内容进行清理,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网络环境。
可以采取的形式有:学校开设网络思想道德课,在学生浏览网页时,可以很容易看到;建设红色网站,构筑网络道德教育主阵地。
此外,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咨询辅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网络上与生活中为学生解决思想中的难题。
最后,要设立网上思想品德教育问卷调查、学生信箱等,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5.加强祖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信念教育。
要坚持从正面教育入手,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通过中国文化传统教育,培养师生对祖国浓厚的民族情感,提高爱国觉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信心和决心;要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努力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