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科方面,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侵入皮肤、黏膜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皮肤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生本病。
病因病机
1.脾虚湿困
病久脾气不足,湿郁化火,熏蒸肌肤,下灼于阴。
2.胃阴不足
湿毒蕴结日久,虚损脾胃,导致胃阴不足,虚火内生。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男子可发生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自觉瘙痒或灼热感。
辨证施治
1.脾虚湿困证
证候:外阴奇痒灼痛,小便不利,形寒肢冷,纳呆不欲饮,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细。
分析:病久脾气不足,湿郁化火,熏蒸肌肤,下灼外阴。
基本治法:健脾益气,祛风燥湿。
方药运用:健脾除湿饮、参苓白术散等。常用药:白术、苍术、茯苓、泽泻、陈皮、薏苡仁、川厚朴、白鲜皮、黄芩、六一散等。
2.胃阴不足证
证候:口干唇燥,饥不欲食,干呕呃逆,皮屑色淡,红晕不明,身倦无力,舌红少津,苔中剥,脉细无力。
分析:湿毒蕴结日久,虚损脾胃,导致胃阴不足,虚火内生。
基本治法:益气养阴,和胃生津。
方药运用:沙参麦冬汤、益胃汤等。常用药:沙参、麦冬、生地、鲜芦根、玉竹、天花粉、桔梗、陈皮、麦芽等。
其他治疗
1.外治
可用藿香、蛇床子、大黄、马齿苋、艾叶等药,煎水外洗,然后扑黄白散。
2.西医治疗
一般可口服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或咪唑类药物。目前主要口服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外用药可先用碳酸氢钠或硼酸溶液温水坐浴,然后外用抗真菌药膏,每日1~2次,连续2周为1疗程。
转归及预后
该病由女性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与其发生性接触后传染而致,故往往双方同时治疗。该病十分顽固,容易复发,治疗也要耐心、坚持。
预防与调护
避免长期应用大量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临证经验
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否致病,虽有多种原因,但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局部环境改变起决定作用。治疗除抑杀念珠菌外,临床应根据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论治,调节各脏腑功能,使之阴平阳秘,是为治本之道。特别是复发性外阴念珠菌病兼肝肾疾患者,须禁用或慎用酮康唑、伊曲康唑等毒性大的西药,此时应以中药内服为主,配合外用抗真菌药,每能收到预期效果。可内服《温热经纬》甘露消毒丹加减。常用药:藿香、黄柏、连翘、金银花、椿根皮、茵陈、大黄、六一散、赤茯苓、蔻仁、石菖蒲等,以化浊利湿,清热解毒。急性期缓解后去六一散、黄柏,大便已通去大黄,胁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尿涩痛加木通、黛灯心,便溏加木香、黄芩,脾虚加水陆二仙丹。外用藿黄浸剂(藿香、黄精、大黄、皂矾),煎汤熏洗,每晚1次,1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性交,性伴侣预防性治疗。
现代研究进展
1.刘春英等观察补中益气汤对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它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表现对下降的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形率、巨噬细胞Fc受体活性(EA花环率)、溶血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PCF)具有升高作用,与未经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补益类中药可以促进和调节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小鼠免疫功能紊乱的恢复。
2.孟作仁研究速效脚癣粉体外抗白色念珠菌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速效脚癣粉(黄柏、地榆、百部、枯矾、硫黄、苦参、白鲜皮、冰片、铜绿、珍珠与人工牛黄等中药制成复方粉剂)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2.5g/L,与其对红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奥杜盎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断发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叠瓦癣菌的MIC1.0~2.5g/L比较,二者相仿,证明其抗真菌效果可靠。
小结
生殖器念珠菌病归属于中医“阴痒”范畴,是由于湿热在体内蕴结,加上外受毒邪所致。湿热是内因,而毒邪是外因,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使病情缠绵,日久湿热之邪必然要伤阴,出现阴伤、湿热阻滞的虚实夹杂的证候。中医治病特别注意不同的证候和不同的体质给予不同的药物。本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内外治法相结合可获良效。